喜讯 |我社八种图书在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中获奖

 

 

       5月24日,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终评会圆满完成。文物出版社《三门峡虢国墓(第二卷)》《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樊锦诗文集》《河北省赵县安济桥修缮工程(1952-1958)》(上下册)荣获 “十佳图书”奖项;《先秦考古——中国考古学(上)》《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研究》荣获“优秀图书”奖项。

 

       本次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由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人文考古书店协办,终评由来自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等领域的15位专家评委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章程》,经过审阅图书、综合评议和投票推荐,评选出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20种。

 

————————————————

 

十 佳 图 书

 

《三门峡虢国墓》(第二卷)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著

定价:2300元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一道略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土岭——上村岭上,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过多次钻探和数次大规模发掘,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周代大型邦国公墓地。墓地出土资料众多并极具研究价值。1999年,《三门峡虢国墓(第一卷)出版。本书为第二卷。

 

 

 

《区域文明与沟通的意义: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建构》

作者:施劲松

定价:150.00元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成都平原出土的从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的考古材料,重点为青铜时代。选定成都平原进行研究,是因为它所处的四川盆地在地理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并远离其他文明中心,考察这样一个区域内的文明,对于我们理解世界不同地区文明的产生、演进和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具有普遍的指示性意义。

 

       在成都平原出土的大量考古材料中,本书选取遗物中的青铜器、遗迹中的祭祀遗存和墓葬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并以此作为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索,贯穿于对其他考古材料的整合研究中。研究采取和突出了“物”的视角、“区域”的视角、“整体”的视角和比较的视角。

 

       通过这样的材料和视角,本书力图揭示出成都平原在新石器时代开启的对外联系和奠定的文明基础,三星堆-金沙时期的文化、社会、早期国家和区域间的交流,东周时期文化和社会的变革与变革的根源,秦汉时期文化的统一和融合。突出长时段研究和综合研究,认识自成系统,这是本书的又一特点。

 

       本书的研究目的不仅在于揭示出如上的历史发展线索和文明图景,而且更在于说明考古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建构历史的方法,可以建构出一个特定区域的连贯的历史;同时本书也为了阐释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内,文明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以及沟通、交流对于推动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意义。

 

 

 

《樊锦诗文集》(全二册)

樊锦诗 著

敦煌研究院 编

定价:680.00元

 

 

       文集分上、下两册,主要包括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石窟保护、管理与开放、敦煌石窟考古等方面的重要论文,同时还收入了部分纪念文、序、讲座的记录等,同样体现了作者的重要学术思想与成果。本文集将樊锦诗先生在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成果汇集起来,以飨广大读者。

 

       本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敦煌石窟价值与保护开放管理研究,具体包括敦煌文化的价值,敦煌石窟保护研究的历程,敦煌石窟的保护、管理与开放;二是敦煌石窟及相关文物考古研究,具体包括石窟考古与敦煌学,洞窟分期与石窟考古报告,壁画内容考释,考古发掘与出土文物;三是前贤纪念文及序言。

 

 

 

《河北省赵县安济桥修缮工程(1952-1958)》(上下册)

编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定价:800元

 

 

       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或大石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跨洨河上。桥建于隋代,迄今已千四百多年。安济桥桥身采用敞肩拱结构,立拱拱背上覄四小拱,外观秀逸轻灵;其主拱净跨达37米以上,这不但是我国,在世界桥梁遗物中亦属空前。近百年来,年久失修,桥身东部坍塌,桥面残破不堪。1953年至1958年,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开展河北省赵县安济桥的保护维修工程,此项工程是由余鸣谦先生任项目主持人,会同河北省公路局共同完成。安济桥在中国桥梁史和古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保护工程同样受到了高度关注。余鸣谦先生在整理和总结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当时的工程情况进行了回忆,完成了本书的初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年轻技术人员在余先生的指导下,对院藏的有关图纸、照片进行了扫描、拍照和整理,同时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完成对安济桥实体的三维激光扫描和现状图绘制。选题意义较大,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资料性、研究性非常大。

 

 

 

优 秀 图 书

 

《先秦考古——考古学通论》(上)

严文明  李水城  编著

定价:120.00元

 

 

       本书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的先秦部分,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李水城先生。全书共25万字,约120幅插图,分为五章,包括绪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考古、西周与东周。本书为北京大学未刊讲稿,经过多次修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

 

       早在2010年,文物出版社就已出版《汉唐宋元考古——中国考古学(下)》,作者是宿白先生,如今,严文明、李水城先生的《先秦考古——中国考古学(上)》也正式出版。这两本书应 “中国考古学通论”课程而生,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具有世界的视野,从此,一部完整的中国考古学终于面世,值得好好研读。

 

 

 

《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 编著

定价:680.00元

 

 

       本报告是两汉丝绸之路(甘肃河西段)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内容包括遗址发掘和各种器物的出土情况。悬泉置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是对坞院四周坞墙、东北和西南角楼、坞院内建筑、坞院东门外建筑、坞院外南侧马厩建筑、坞院外西部灰区堆积等遗址遗迹的发掘。出土器物以大量简牍文书为主。通过上述工作,首次揭示出汉代邮驿传舍建筑的布局、结构,并获取了有关邮驿制度的大量文献资料,对研究汉代考古和汉代丝绸之路具有重大意义。本书对从事考古、文物、历史和古建筑史等方面研究的人员都有参考和利用价值。

 

       报告共约30万字,遗迹及器物线图400余张,彩色照片约556张。分为上下两册,共762面,其中文字及线图578面,彩版184面。

 

 

 

《云冈石窟窟前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四册)

云冈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  编著

定价:1680.00元

 

 

       为配合云冈“八五”保护维修降低窟前地面工程,1992至1993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组成云冈联合考古队先后两次对云冈石窟第9窟至第20窟、第1窟至第4窟窟前地面以及第3窟窟内前、后室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与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4000余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2000余件。本报告以1992、1993年考古发掘为主,根据洞窟所处位置和窟前建筑修建的不同,分别设立章节,分概述、第1、2窟前、第3窟窟内与窟前、第5、6窟前、龙王庙沟西侧窟前、第7、8窟前、第9、10窟前、第11窟至第13-4窟前、第14窟至第20窟前以及在云冈石窟采集品、结语等。通过云冈石窟窟前遗址的发掘与整理研究,对北魏、辽金、明清民国时期建筑的形制结构、建造、生活状况等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遗迹、遗物为云冈石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研究》

国家文物局  编著

定价:128.00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物新篇章的关键途径。2023年,国家文物局首次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工作,系统梳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文物事业的基本特征。各地高度关注,积极申报。在申报的256项案例中,10个项目获评十佳案例,10个项目获评入围案例。这些案例导向正确、举措得力、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具有较高的引领示范、宣传推介价值,为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本书即是对这些案例的展示和研究。

 

 

 

-END-

 

 

 

 

创建时间:2024年5月29日 13:58
浏览量:0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喜讯 |我社八种图书在202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