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文物出版社跨年度精彩力献——《颐和园行走记》
以第一视角
深度揭秘颐和园鲜为人知的故事!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颐和园被英法侵略军焚毁,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银两对其重建,后改名颐和园,是晚晴统治者政治、外交中心。1998年,颐和园“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强有力的象征”的普遍价值,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镇。
在这座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优美湖光山色的皇家园林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故事,现代文物工作者如何用自己的智慧、专业、严谨、付出谱写文物保护新篇章,这其中又有哪些曲折复杂新奇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作者,到书中一一探寻。
秦雷,颐和园原党委副书记,现任北京中山公园党委书记、园长,1999年7月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后进入颐和园,直到2023年1月工作调动离开颐和园,在颐和园连续工作了近24年之久。在这24年中,作者相继从事和主持文化研究、规划编制、文物保护管理与修复、文物文化展陈、遗产监测、古建筑修缮、学术出版等专业工作,踏遍了颐和园300余公顷的每一处山山水水,出入过3747间古建筑中的每一个角角落落,过目了38816件馆藏文物中的每一处上上下下。
其间,作者用满怀的豪情、细腻的笔触将这些行走日常用笔墨记录下来,不仅是工作日志,更是再现了颐和园丰盛而卓有成效的文物保护的珍贵轨迹,今将其集结成书,名之《颐和园行走记》。作者希望读者不仅将这本书看作是作者个人在颐和园二十余年的行走记,更是一代颐和园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行走记,是首都园林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二十余年的蓬勃发展记。
作者简介
秦雷
秦雷,研究馆员,历史学硕士,1999年进入颐和园工作长期从事与主持颐和园的历史文化研究,文物藏品管理、修复与征集,陈列展览,古建筑保护修缮,遗产保护规划等工作,先后担任颐和园研究室副主任、园长助理兼文物管理部主任、副园长、党委副书记以及颐和园学会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现任北京中山公园党委书记、园长。
颐和园赏雪
(左起:裕庚夫人、德龄、慈禧、容龄,后面持伞者为太监崔玉贵)
上图慈禧太后身边的两位少女,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慈禧太后贴身侍女和翻译——德龄、容龄姐妹。
当时经常被“赐游”颐和园的外宾有英、美、法、德、俄、日、意等国的公使馆人员及其夫人们。然后,按照慈禧太后定下的规则,德龄等必须马上去向她汇报接待过程中的一切情况,包括公使夫人们对她送的礼物是否喜欢、对饭菜是否满意,尤其是对她本人的评价。
一天,慈禧在德龄处看到几幅德龄一家的照片,很感兴趣,当她听说相片几秒钟就能照好时十分惊讶,于是要求观看勋龄冲洗胶片的全部过程,当看到影像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慈禧惊奇地叫了起来:“太奇怪了,每样东西完全和真的一样!”她拿着冲洗好的照片回到自己房里,坐在椅子上细细观看,甚至还照着镜子进行比较。最后,她得出结论,照相比卡尔的画像强多了。从此,慈禧成了一个“摄影迷”,多次宣召勋龄为其照相,在她流传至今的31种768幅照片中,除了与外国公使夫人们的合影及一般的生活照之外,还有扮作观音菩萨的戏装照,可见她对摄影的嗜好之深。
胡博·华士绘慈禧油画像
(颐和园藏)
眼睛要加大;嘴部要显得丰满,不能下垂;双眉要直,鼻子不着任何阴影。“总之,不要阴影、不要阴影、不要阴影,也不要皱纹!”这些也都是华士在画像时慈禧太后对他的要求。
这些有根据有来源、细致到细枝末节的趣事都呈现在《颐和园行走记》当中。
▼
颐和园行走记
秦雷 著
著者:秦雷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开本:32开
书号:9787501082544
定价:128.00元
识别购买
本书由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先生倾情作序,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先生挥毫题写了书名。
亮点呈现
1
内容丰富
涉及人物、历史、古建筑、文物保护、展览、出版等多个领域。在人物系列中,可以找到深受慈禧喜爱的清宫名媛德龄、容龄,后来遭到慈禧的冷落的不为人知的微妙因素;
了解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最深层的原因;
王国维遗书
解锁为慈禧画像的男画家是谁,他是如何为这位手握清宫实权的女统治者画像的。
在历史系列中,再现了发生在 1936年至1950年的故宫国宝文物南迁和北返行动,这是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最富有传奇性的著名事件。在这次旷日持久的大规模国宝级文物迁徙保护行动中,在那些被视为维系着中华文化命脉的文物箱包中,有数千件之多来自颐和园的精品文物。这些文物具体是哪些?为何与何时参与了国宝文物大迁徙?迁徙中的流转和经历情况怎样?是否回归了颐和园?回归的数量多少?对颐和园整体文物价值的影响怎样等等;作者在书中均作了解答。
在古建筑系列中,作者带你了解晚清海军“贵胄学校”——昆明湖水操学堂始末,探秘颐和园中的“曼陀罗”建筑——治镜阁。更多精彩内容,到书中探寻。
2
图片珍贵,赏心悦目,美轮美奂
精选珍贵老照片、历史舆图,另有名家拍摄优美颐和园风景照片和专业摄影师拍摄文物照片,翻阅书籍,每一幅图片皆是惊喜,每一帧画面皆为艺术品,让人惊喜不断,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也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3
装帧设计由名家担纲
特别聘请优秀青年设计师、老版《故宫日历》设计师、坡州图书美术奖获得者李猛担纲本书装帧设计,从腰封、封面、内文图片甄选把关、每幅照片的排版,到纸张材料选择,均反复斟酌,力求完美,给到读者最美好的阅读体验。
4
纸张材料精良,后期优质
内文、封面、腰封均采用带涂层特种纸,配合优质的调色印刷,最大程度还原了图片的历史风貌、文物质感、风光旖旎。
5
语言优美隽永
虽然内容各异,但因为作者的语言功底极佳,深受中国古代笔记类书体影响,既有散文般优美抒情,又有小说般叙事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整体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欲罢不能。
总之,本书内容丰富,细节引人入胜,装帧格调高雅,又名家荟萃,是非常值得品读收藏的好书。
目 录
图书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