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之外”系列第二本——《观看之外:博物馆展览中的历史与人》上新!

 

 

展品级别越高=展览越好看?

展品数量越多=展览越精彩?

 

 

       其实,并不然……

 

       博物馆展示历史,常被看作是博物馆的“天命”。但是博物馆展示历史的方式其实远非一种。展览的魅力始于“物”的陈列,而重于“人”的释读。展柜中的物品本不会说话,但在博物馆人的努力之下,物品背后所隐含的“造器之人”“用器之人”及其背后承载的那段历史与生活便真真切切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透过展览,观众似乎拥有了与古人进行跨时空对话的机会,去了解关于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时代的故事。

       那么,当下的展览是怎么做的呢?

       “观看之外”系列重磅推出《观看之外:博物馆展览中的历史与人》

 

 

 

《观看之外:博物馆展览中的历史与人》

编者:王思渝 杭侃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书号:9787501077076

定价:128.00元

 

 

 

        “观看之外”系列丛书的主要构想依托于微信公众号“源流运动”从2016年1月开始首创的“观展”栏目。2020年1月,《观看之外:十三场博物馆展览的反思与对话》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入选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创作与批评,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观看之外:博物馆展览中的历史与人》收录了近年来国内外9场以“历史”与“人”为题材的博物馆展览的评论性文章,延续了《观看之外:十三场博物馆展览的反思与对话》所采用的第三方评论加与策展人/学者对话的形式,在保留对展览基本情况的介绍的基础上,扩充评论和学术性讨论的内容,以增强全书的学术内涵,探讨在展览中如何更好地讨论“历史”和“人”的问题。

       博物馆展览的未来在讨论“历史”和“人”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这个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但首先,我们需要倾听创作者的声音,也需要正视评论者的怀疑。

 

 

 

 

 全书目录

 

学者谈: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历史”与“人”

1.历史中的个体与个体背后的历史

故宫博物院“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2.作为大师和重回日常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3. 从神话、历史到当代

大英博物馆“特洛伊:神话与现实”(Troy: Myth and Reality)

4. 历史背后的观念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永远有多远”

5. 作为整体的地方史

日本新潟市历史博物馆“乡土的水与人的足迹”( 郷土の水と人々のあゆみ )

6. 目光自下

史家胡同博物馆常设展览

7. 他者的历史

云南省博物馆“摩梭 Moso:家庭·婚姻·对话”

8. 带着性别意识看历史

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

9. 记忆存在着伤痛

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常设展览“山川永纪”

 

 

 

 各章简介

 

       1.历史中的个体与个体背后的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时常一眼便看到了那些“名人”“大家”。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只能有这样唯一的理解方式。以“苏轼”为例,我们看到了他,但是否也能透过他看到他所在的时代,看到以他为中心而延展出去的更长的历史?

 

 

 

 

 

       2.作为大师和重回日常

       当博物馆想要展示“人”的时候,总会选择“人”更具光环的一面,放大并突出。这也是博物馆更擅长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是博物馆历来的使命。但是在这种展示手法下,我们所看到的“人”是否便代表真实的他呢?在面对梁思成先生时,透过这场展览,我们会留下怎样的新印象呢?

 

 

 

 

 

 

       3. 从神话、历史到当代

       任何一段历史都是由人书写、记录。过往的史学书写多偏爱记述英雄人物与上层统治者。如若延续此逻辑,那么关于英雄或统治者等群像的展览,可以有多少种释读的维度呢?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互证,进而映射至当代,这其间的人物关系又该如何串联?或许我们可以从大英博物馆的特洛伊展中窥探一二。

 

 

 

 

 

 

 

 

       4. 历史背后的观念

       从历史到当代,我们时常相信总有些人类所共通的心性、品格或是脉络延续了下来,源远流长至今。这也启发着我们,在展览中刻画人物时,或许不应局限于历史中的人物史实,而是上升到对特定时代下人的精神哲学的讨论。如果可以,那么以实物为载体的展览,要如何透物见人且见精神,“永远有多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5. 作为整体的地方史

       当我们将视野逐步内缩,回到一个地方史、地方叙事的角度来理解一个区域的人与生活时,他们会以怎样的排列组合并呈现在一个关于“地方”的展览中呢?在讲述时,博物馆应如何展示地方的往昔与今日,如何记录地方上那些鲜活的生命,如何平衡地方与整体世界的关系?日本新潟市历史博物馆的展览很好地回应了上述议题。

 

 

 

 

 

 

 

 

       6. 目光自下

       当我们试图展示的对象是一个更为底层的草根社会之时,让社区自主发声、“自下而上”地自我表达或者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但是,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自下”?我们真的有可能做到“自下”吗?史家胡同博物馆就向我们展示了这座博物馆是如何成为社区会客厅、聚集地并深入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

 

 

 

 

 

 

 

       7. 他者的历史

       他者的眼光不仅是一个狭义上的人类学问题。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的族群,一种不同于“我”的生活方式乃至婚姻和家庭体系,更倾向于从自我认知的视角去解读,但这样的逻辑是否合理?基于此,也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才能在看与被看之间寻找到平衡,进而去书写一个陌生的族群,丰富我们看世界的视野。一起走进“摩梭Moso”来寻找答案吧。

 

 

 

 

 

 

 

 

       8. 带着性别意识看历史

       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代,女性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但展览中对于女性的刻画常常是不足的。实际上,博物馆中收藏有相当一部分的女性相关文物,而这些文物又包含诸多对当代社会有启发性的内容,博物馆如何挑选文物和解读并回应当下,试图直面当代性别问题的“丽人行”或许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9. 记忆存在着伤痛

       博物馆作为记忆生产和储存机构,提醒着历史的美好与残酷。尤其在记录过往的灾难时,总免不了对曾经经历过创伤的群体的描述。对此,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其中的敏感问题呢?是选择回避创伤、隐藏伤疤,还是直面过去、砥砺向前?“山川永纪”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温度的记录和讲述方式。

 

 

 

 

 

 

 

 

 

▼ 实书拍摄

《观看之外:博物馆展览中的历史与人》

 

 

 

 

 

 

 

 

 

 

 

 

▼ 裸脊装帧

 

 

 

 

 

 

 

创建时间:2022年8月10日 13:38
浏览量:0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观看之外”系列第二本——《观看之外:博物馆展览中的历史与人》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