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中国考古百年成就之际,看看文物出版社的相关书籍吧

 

 

       文物出版社是中国唯一一家出版文物考古、文化遗产图书的中央级专业出版社,始终以抢救、保护、传承中国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于文物保护整理、深入挖掘史学价值,整理出版了大量介绍仰韶文化的书籍,取得了丰硕成果。

 

 

《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丛书》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是人类生活的场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许多历史遗迹。因此,吸引了众多的考古专家前来,安特生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安特生是中国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高薪聘请的顾问,其主要工作是帮助中国政府寻找煤矿和铁矿。1914~1916年,他在新成立的地质研究所担任教学工作,热爱新生代研究的他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新生代地质研究贡献卓著。1920年后,他在华北等地采集磨制石器,其助手刘长山到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并带回了600余件石器标本。为了采集并研究石器标本,在征得农商部以及地质调查所的同意后,与河南省政府及渑池县政府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安特生和地质调查所的同事袁复礼以及数名中国助手,前往渑池开始了对仰韶遗址的第一次科学发掘。

 

       此次发掘不仅发现了仰韶文化,而且为中国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方向。它涉及到了中国文化的起源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和中国社会各界引起了高度关注。仰韶村的发掘,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始。

 

       为了纪念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出版编辑了这套丛书。包括《河南史前遗址》《巨龙与洋人》《中国北部之新生界》《从极地到中国——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传》《仰韶文化与酒》《仰韶之美——仰韶文化彩陶研究》《圣地百年——仰韶村遗址发现百年纪事》《渑池县文物志》等,共八册。本套丛书内容翔实,从多个方面详尽叙述了仰韶和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三门峡庙底沟》

 

 

 

 

       《三门峡庙底沟》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田野考古报告甲种第60号图书,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共同编撰。全书共分三册:报告卷,图版卷,彩版卷,共计1172面。全书50万字、600张线图、1500幅图片。本报告是庙底沟遗址 2002 年发掘材料的综合整理成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亲自为本书题写书名。

 

       文物出版社自2021年4月承担该出版项目后,社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李睿、宋丹、吕游三名专业编辑组成团队负责,并协调社内各相关部门,配合图书编辑出版开展一系列工作,推进项目进程。最终保证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上顺利推出。

 

       今天,中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文物出版社在国家文物局领导下,将继续配合全国各地的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整理、出版展示文物考古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深化考古学理论探索与建构,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

 

 

 

 

       考古对仰韶的了解,经历了百年时光。从发现仰韶村,到发现双槐树,我们并不能说考古已经完全得知仰韶文化的所有关键信息,也不能说对已经获得的信息都有了恰当的解释,或者说我们还在误解中反复说道那些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结论。

 

       就考古发现的现状而言,我们远不能说已经对仰韶了如指掌。半个多世纪前大家在讨论半坡和庙底沟的文化特征时,就觉得掌握了可以说明问题的资料。可是后来的发现却不断改变着已有的认知。近些年发现的那些仰韶城址,就已经足以让我们重新评价仰韶的社会进程了。刚刚提出的“河洛古国”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就颠覆了关于中原中心论的认识。

 

       由新发现引出的这一番新认识,无异于重返仰韶文化时期的“中原中心”论,无异于是说仰韶文化中期已经开始迈入文明门槛。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还不能说仰韶文化再不会有更重大的发现了,以为最重要的中心城邑已经找到了。其实河洛古国的定名本不必如此着急,现在找到的也未必一定就是都城遗址,也不能确定就是唯一的都城遗址。新的发现,仍然可以期待。

 

       王仁湘编著的这本《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系统收集整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探讨了彩陶八大艺术原理;构建了彩陶纹饰分类体系,明确了“大鱼纹”分类系统;研究了彩陶的象征意义;由庙底沟文化彩陶的大范围传播,探讨了远古文化认同与文化一统化进程。《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是一部艺术考古专著,可供考古、文物、文物鉴赏、艺术工作者阅读。

 

 

《仰韶文化研究》增订本

 

 

 

 

       本书收集了作者严文明先生有关仰韶文化的研究论文。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内容包括:典型遗存分析;类型、起源和发展阶段;聚落形态;埋葬制度;彩陶初探;刻划符号;小结和讨论。本书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考古新视野 • 仰韶时代彩陶的考古学研究》

 

 

 

 

       史前彩陶是中国近代考古学起步时期的核心议题,是蔚为大观的史前考古遗存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史前彩陶遗存在华北、西北、华东、华中等地区均有广泛分布,涉及多种考古学文化。《仰韶时代彩陶的考古学研究》以“仰韶时代”限定研究范畴,主要基于这一时空范围内的彩陶遗存分布相对集中、资料发表充分、所属考古学文化间关系密切,具有相对独立的整体性。

 

 

《青海彩陶研究》

 

 

 

 

       青海彩陶是我国彩陶史上最为繁盛、绚烂的一页。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彩陶, 共同构成了青海漫长、丰富的彩陶发展史。青海彩陶由中原彩陶文化孕育而来,在早期移民与当地土著的共同作用下,青海成为彩陶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 仰韶文化》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对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最重要的仰韶文化作了科学的总结,是仰韶文化发现、发掘和研究的学术回顾史。重点介绍了仰韶文化的考古成就与原始社会史的密切关系,展示了对仰韶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争论观点,广纳各家之见,博采诸家之长,并对新世纪的仰韶文化研究进行了展望。书中配有彩图8幅,插图30幅,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创建时间:2021年10月21日 15:20
浏览量:0
首页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祝贺中国考古百年成就之际,看看文物出版社的相关书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