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荐 |《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教育》
引言节选
众所周知,传统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受到历代文人的青睐,源远流长,现在仍是当代中国重要的美术画科。在新式办学兴起之前,山水画依靠着师徒制方式代代相传。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有其非常优良的一面。比如,师徒之间往往是亲属、亲戚、朋友等裙带关系,教师与学生彼此熟悉,感情深厚。教师更易于做到因材施教,诱发学生的悟性,并能够更具体地传授自己的独特理念与技法。学生一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学的能力也很强;同时,传统教育中特别注重画外功夫的修养,画家要读书、做人、诗文、书法、戏曲、游历等样样精通,注重人生、社会、文化对山水画艺术的滋养;主张上法古意,取法其上,注重“师造化”等等,这些优点都是值得借鉴的。但对于开放状态下的现代教育来说,这些又是远远不够的,其所具有的狭隘性也是现代教育所不容的。
20世纪以来,山水画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剧烈变迁中,一次次受到改革的冲击,但它依靠着中国自身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不断吸纳的创新精神积极应对,在今日依然焕发着巨大的生命力,蕴含着多样可能性。其中,推动中国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西方现代美术学院教育制度的引入。中国画得以结合西方的学院制与学科化,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这一历史现象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
艺术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教学中有些东西是可教的,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只能依靠学生的领悟力与创造力。可教的东西都是规律、方法、形式等看得见的东西,而那些隐藏在方法论背后的思想、精神或者只是一种感觉,才是艺术最重要的东西。这种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它确实存在、具体可感,恰恰是艺术最具魅力的部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与学使学生领悟到图式背后的艺术精神是教学设计中最难的部分。实际上,所有能落实到纸面上的教学设计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难题,但它的确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使教学效果趋于优化。虽然,有许多涉及艺术创作领域的问题,并不是教育所能解决的。但教育能带你游走于古今中外的艺术殿堂、能介绍给你各种文化思想,能带你实践各种艺术技法、能教你如何深入生活,它能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使你接近艺术的真谛。
……
后 记
山水画集合了中国文化的众多要素,它以艺术的形式生动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要从事这门艺术的研究、学习、创作,就不可能避开传统与当下。古今与中外,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是一条必然的艺术规律,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基础。
潘公凯先生说:“我认为,不管是‘以西润中’还是‘传统出新’,都要加强对传统的研究与理解,同时,也要留意世界性的学术动态与理论。研究传统可不是仅仅读一些有关传统的书、记住一些有关传统的知识,在我看来,理解传统的内在精神,寻找传统内部的未来生长点更为重要。所以,在中国画教学、发展上,我们面临的任务很重要、难度很大,也很迫切。”的确,当今世界的自由、宽松、多元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不能把这种自由蜕化成放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没人管得了也管不着,玩一些小的创意、把戏就自称一元。“元就是,一个它要有来源,第二,它要有体系。既无来源,又无体系,一个小创意、小变化、小技法,都不能称之为元。” “真正的多元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正成为一元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里面有很多理论问题需要去理清楚。要整理思想,找到自己的定位,要研究中国画的边界,深入研究传统。我想在这里强调的是,深入研究传统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是的,对于山水画的发展来说,深入研究传统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同时, 对当代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艺术领悟也是一个历史性任务!只有深入研究、理解与体悟,把握住山水画发展的精神内核,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这就好比要一位旅行者到陌生的异地去旅游,就必须首先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否则很可能一出发方向就错了,甚至会南辕北辙。教育的作用就是引导习画者走向正确的艺术旅途,并提供一定的技术与理论支持。因此,山水画的当代教育任重而道远。
书 名: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教育
定 价:88.00(元)
著 者:侯弟坤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开 本:16开
ISBN:978-7-5010-6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