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5 |图像、母题及意义: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传道图像研究
2021年,“考古新视野”丛书迎来出版20周年纪念,以此为契机,佳作书局联合文物出版社推出“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线上讲座,安排如下:
*讲座顺序可能有所调整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江讲座01:
主讲人:彭明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
主题: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2:
主讲人:刘韬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主题:丝路对话: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3:
主讲人:王晓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题:冰消期泥河湾盆地的狩猎采集者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4:
主讲人:肖波(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主题:中国北方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人面像岩画比较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5:
主讲人:吴端涛(《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
主题:图像、母题及意义: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传道图像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6:
主讲人:王书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主题:北宋西京的城市空间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7:
主讲人:邓菲(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主题: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8:
主讲人:袁泉(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主题:蒙元时期中原北方地区墓葬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9:
主讲人:潘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
主题:汉代神兽图像研究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10:
主讲人:于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主题:圣物制造与中古中国佛教舍利供养
5月9日(本周日)下午2点半,《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吴端涛将以“图像、母题及意义: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传道图像研究”为主题,开启本系列的第五场讲座,敬请期待。
本次讲座从图文关系入手,以永乐宫重阳殿壁画切入,梳理并分析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在传道度化过程中使用绘画的内容、目的与意义。首先对重阳殿壁画中出现的四类传道图像进行识读、归纳,结合《道藏》及相关画史文献记载,对四类图像及母题进行简要阐释。继而以《叹骷髅》图像为研究重点,分析“骷髅”母题在全真教语境下的发展变化。最后,注意到《叹骷髅》图像作为画中画的特殊性,并借助元图像理论分析其所体现的全真教生死观念。
主讲人
吴端涛
吴端涛,男,1986年生,山东惠民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现为《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学术秘书,中国美协会员。个人获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Ⅰ等面上资助(已结项),论文获“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入选成果。论文多篇发表于《美术》《美术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核心期刊,专著《蒙元时期山西地区全真教艺术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考古新视野”系列讲座05:
图像、母题及意义:
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传道图像研究
北京时间:5月9日(周日)
14:30-16:00
主 讲:
吴端涛(《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
主 办:
佳作书局,文物出版社
参与方式:
bilibili直播
扫描二维码,关注【佳作书局的bilibili直播间】,
线上参与讲座。
欢迎向嘉宾留言提问。
书名:蒙元时期山西地区全真教艺术研究
作者:吴端涛
出版:文物出版社,2019年
装帧:平装,338页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本书主要从宫观、壁画和祖师形象三个层面对全真教艺术展开分析。
在搜集整理蒙元时期198 所宫观的基础上, 从区域分布、 修建时段与殿堂设置三个方面展开对山西全真宫观的历史考察。继而归纳了起废与新建两种宫观修建模式, 并认为全真教将立观度人纳入修道阶梯所产生的助推力量、 全真教义的 “有为” 观和复归道教传统的思路确立合力促成了全真宫观的鼎盛发展。
永乐宫重阳殿壁画的研究则聚焦重阳画传的叙事结构及宗教性传达两个方面。笔者分别从时间、 视角、 结构和空间四个方面定义了重阳殿壁画的叙事性, 并注意到壁画中图像与榜题之间的不对应问题, 而图文之间的相互修正体现出了 “涵化” 的特征。笔者还借用罗兰·巴特的 “刺点” 概念对重阳壁画中地狱场景的图文结构及文本来源进行分析, 借用米切尔的元图像理论对重阳祖师在度化过程中使用的绘画母题进行了研究。
在宫观的宏观研究以及壁画的“超细读”基础上, 笔者以孙不二形象为例, 探讨教派祖师视觉形象的历史塑造问题。首先从图像志层面辨识了重阳殿壁画中的孙不二形象, 并注意到其在壁画中出现与消失的现象。继而从性别角度分析其女性身份对其视觉形象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此外, 全真女冠来源的复杂所引发的社会舆论的负面评价亦影响到了祖师形象的文字描述与图像表现。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蒙元山西全真教宫观建设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政教背景及区域分布
一 政教背景
二 区域分布
三 洞天福地理念下的宫观地形选择
第二节 全真宫观的建设时段
一 建设时段
二 全真教领导人在山西的布道设教
第三节 全真宫观的殿堂设置及修建理念
一 继承与创新:全真宫观的殿堂设置
二 宫观修建的两种方式及立观度人的逻辑关系
三 宗教理念转变对传道布教的影响
小 结
第二章 全真教艺术形象的图文结构及宗教传达
——以芮城永乐宫重阳殿壁画为例
第一节 重阳殿壁画的叙事性及图文结构
一 重阳殿壁画的叙事性研究
二 重阳殿壁画中榜题与绘画的关系
第二节 重阳殿壁画的宗教性传达
一 “刺点”:重阳殿壁画中的地狱场景
二《叹骷髅》:王重阳在传道中使用图像的母题及其意义
小 结
第三章 祖师形象的历史塑造——以孙不二为例
第一节 重阳殿壁画中孙不二的出现与消失
一 重阳画传中的14组孙不二形象
二 重阳画传中孙不二形象的消失
三 全真道士的文化立场对孙不二进入“七真”体系之影响
第二节 孙不二的登真之路与其形象演变
一 离家弃子:因性别所引发的度化困难
二 毁容西度:从“未之纯信”到“决然入道”的态度转变
三 七年环堵:孙不二的女丹功与男装像
第三节 从女冠群体看孙不二形象的历史产生
一 女冠入道的基本模式及入道原因
二 入道与守节的折中:小议寡妇入道的相关问题
三 妓女入道:对女冠身份的再认识
小 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专家推荐(节选)
王宏建:
较之三清殿壁画,学界对纯阳殿和重阳殿的关注则相对较少,特别是重阳殿壁画,对其个案研究者更是凤毛麟角。
重阳殿壁画内容与王重阳及全真教众的联系密切,在全真教历史的研究中至关重要。
同时,该殿壁画破损严重且经历后世多次修缮,关于制作者以及壁画主题、画幅规模等学术界莫衷一是。
因此,选择重阳殿壁画作为研究对象是需要学术勇气的。
李松:
作者似乎对艺术史的眼光颇有偏爱,将理论性的剖析贯彻于历史性的连缀之中。以具体山西道教艺术材料为线索,牵发到艺术与宗教的普遍性关系问题。
如何从具象的材料(如特定教派与视觉材料、不同宗教文本的比较及其与图像的关系)来观察普遍的社会信仰与思想,抽离出一般艺术史、宗教思想、艺术理论三者的关系?
作者在这本厚实的专著中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问题。
内文节选
洞天福地理念下的宫观地形选择
全真教在山西地区以太原、临汾和河中府三地最为重要。
通过全真宫观资料的记载,可以发现全真教建宫立观时对地形的要求是很苛刻的。为选取地形,应一思二观,择地而建,其依据是传统道教中的“洞天福地”理论。
记载太原路崞州神清观的《神清观记》总结了宫观佳处的三要素,即山水之秀,宫宇之盛以及有道德之士而居,前者为自然条件,中者为经济基础和宗教氛围,而后者则提到了人文环境的要求,如果达到三者,方算完美。
重阳殿壁画的叙事性研究
重阳殿壁画由榜题与图像两部分构成。除去55组场景图像共同构成一个叙事之外,榜题本身也有一套叙事逻辑。壁画中的这种双重叙事一方面通过文字——榜题形成完整的叙事体系,同时又通过图像——壁画,将表现不同时间、地点及情节的单个画面通过有效方式组合在一起而成为具备完整叙事性的画面。
图2.2 重阳殿壁画绘重阳画传位置示意图
图2.7 重阳画传四壁五面叙事线路图
注:画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为第1~12,重阳入道,由棕色标出;第二部分为第13~ 18,重阳度化,先后由橙、红、蓝色标出;第三部分为第49~55,重阳仙逝,由绿色标出。
“刺点”:重阳殿壁画中的地狱场景
如果说其他场景以较为温和、饶有意趣的真实场景再现来呈现度化故事的话,这九组虚拟空间的表现无论是画面的内容还是色彩都与其他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而且单组画传中,左下角地狱场景中血腥的惩罚画面,与上半部分马钰夫妇面部的惊恐表现以及居高临下的王重阳的悠然神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借用罗兰·巴尔特 (Roland Barthes, 1915 ~ 1980 年) 的概念,刺点 (Punctum) 作为图像中的一个另类要素,它如同一把箭,从图像中射出来,射中了观者。一旦有了刺点,盲画面就出现了,它在观者的大脑里被想象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刺点是画面之外的某种微妙的东西,好像图像把欲望导向了它给人看的东西之外”。这种欲望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力求摆脱的一切,包括生活的苦难,战争给心灵带来的创伤,对生命有限性的恐惧以及由此引发的生命永存的企盼。
图2.22 第16~24九组地狱场景的图像表现线描图
图2.26 第22《洒净水》之大石压身地狱
图2.27 第20《夜谈秘旨》之犁舌地狱
孙不二的登真之路与其形象演变
种种因出家入道所带来的伦理道德压力,女性显然比男性更大。除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之外,潜意识里对于女性修行者基本准则的要求和实际的道德约束是相一致的。再加上女冠来源中成分的不纯洁 (比如寡妇以及妓女等),遭到了社会上的非议,所以在对女冠品行的评价以及期待上也就增加了更多的伦理色彩。孙不二虽后来贵为宗师,却也免不了因为与王重阳作为师徒时频繁接触而遭到舆论质疑。同时,因为全真女冠的兴起正好满足了元代社会部分妇女对宗教生活的需要,故而将孙不二树立为一宗之主并承担起度化女性信众的重要责任,也是当时全真教教团势力发展下的大势所趋。在此语境下,孙不二的个人形象与其所扮演的宗教祖师身份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图3.14 第15《分梨环堵》、第28《妆伴哥》、第17《擎芝草》中的孙富春形象(入道前)
图3.21 《宝善卷》全真宗祖图之孙不二形象
下期预告
“考古新视野”青年学人系列讲座06
北宋西京的城市空间
主讲人:
王书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馆员)
时间:
2021年5月15日 10:30